科技装备助力北京海关监管 智能眼镜每分钟测温200人次

2022-03-29 18:01:58来源:

北京3月29日电 (谢馨艾 徐婧)快速测温、会报警、能对话的智能眼镜,一次可检测上百种成分的智能机器人,通过纹路采集艺术品“DNA”的唯一性识别设备……在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、天竺海关等地,多项智能装备的应用为国门安全保驾护航,助力海关监管水平提升。

这是记者29日从北京海关获悉的。据了解,近年来,该关持续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依托高科技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,严密监管效果,提高通关效率,以“智慧海关”建设推动海关监管智能化水平提升。

智能眼镜每分钟测温200人次

“报告!全体旅客和机组体温初测正常!”近日,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关员在对TK88航班登临检查时,仅用1分钟就完成了110名旅客和15名机组人员的体温初测。而使用普通测温枪完成相同的工作大约需要20分钟。海关关员所依靠的“法宝”是一个仅50克重的智能眼镜,它既能报警又能对话,还能对执法过程全程录像留存。

由于测温高效、使用便捷,智能眼镜深受一线海关关员青睐。“智能眼镜可对3米内的5人同时测温,每分钟测温达200人次。它将采集到的体温和人脸信息自动上传后台数据库,自动存储、匹配和对比,遇有发烧旅客可以第一时间预警提示关员处置。”北京海关科技处现场运维科副科长李兵介绍,一线关员视线内所有人员的测温红外图像均可显示在智能眼镜上,还能在二级监控指挥中心大屏或者移动终端上同步显示。

目前,北京海关已经在首都机场海关旅检通道、登临检查和货物查验现场为执法关员配备了18副智能眼镜。除了测温和人脸识别功能,智能眼镜还有更细致的研判功能。首都机场海关查验处副处长夏云成介绍,如果海关关员在查验时发现了稀有昆虫或杂草品种,可使用智能眼镜第一时间远程连线专家。专家用关员视角近距离分析研判,及时准确鉴定物种,防范外来物种入侵。

图为智能机器人在首都机场海关快件监管现场作业。 北京海关供图

标签:

上一篇:湿地修复争议:到底是保护还是占用?
下一篇:安徽淮南市三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